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
董安祥,方锋,张宇,刘德祥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4-0576
2. 甘肃省近58 a 春末夏初旱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粮的影响
林婧婧, 申恩青, 刘德祥
干旱气象    2012, 30 (1): 77-80.  
摘要1329)      PDF(pc) (346KB)(820)    PDF(mobile) (346KB)(25)    收藏

利用甘肃省80 个气象观测站1951 ~ 2008 年的5 ~ 6 月历年降水量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西部和陇东北部是春末夏初旱的高发区,河西走廊中东部、陇东大部、陇南东部是次高发区,陇中、甘南和陇南西部为低发区。全省春末夏初旱出现频率和干旱范围在上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呈减少趋势, 90 年代至2008 年为增加趋势。干旱站数占总站数的百分比与夏粮产量为显著负相关,与夏粮受旱灾面积、粮食减产量为显著正相关。春末夏初降水量与夏粮产量为显著
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
张 强, 张存杰, 白虎志, 李 林, 孙兰东, 刘德祥, 王劲松, 赵红岩
干旱气象    2010, 28 (1): 1-7.  
摘要2732)      PDF(pc) (522KB)(4945)    收藏

 近50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PCC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以及开展重点区域气候变化过程专项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孙兰东, 刘德祥
J4    2008, 26 (1): 8-12.  
摘要1766)      PDF(pc) (687KB)(2934)    收藏

基于西北5省(区) 150个测站1961~2003年历年日平均气温,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对< 0 ℃负积温、> 0 ℃和> 10 ℃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采用EOF分解后的时间系数,利用小波和M - K分析方法,对< 0 ℃负积温、> 0 ℃和> 10 ℃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 0 ℃负积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2. 9 ℃/10 a,增长最快; > 0 ℃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0. 7 ℃/10 a,西北地区> 10 ℃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49. 3 ℃/10 a,增长最慢。< 0 ℃负积温、> 0 ℃和> 10 ℃积温均从1986年开始增加,在1995年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1987年是负积温显著增温的突变年份, > 0 ℃积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 > 10℃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变。小波分析结果呈现出< 0 ℃负积温存在准6 a和准9 a的振荡周期;> 0 ℃和> 10 ℃积温存在准8 a变化周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气候异常及成因诊断
刘德祥, 董安祥, 瞿汶
J4    2003, 21 (4): 27-31.  
摘要1568)      PDF(pc) (222KB)(1378)    收藏

针对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50 a所少见。伏秋连旱的成因主要是欧亚500Hpa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比较强,贝加尔湖脊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印度半岛南支槽浅.亚洲大陆海平面气压场偏高,厄尔尼诺事件和海表温度异常共同作用所致。这些结果对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